一些騙子經(jīng)常在農(nóng)村進行換錢詐騙,換錢詐騙專門針對農(nóng)村老人嗎?我們和佰佰安全網(wǎng)看看吧。
換錢詐騙專門針對農(nóng)村老人嗎?雖然詐騙行為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,但是在一些共同的特征,把握這些特征予以防范,是可以避免使自己誤入歧途、落入圈套的。假幣詐騙老人的招數(shù)都有哪些,一起和佰佰安全網(wǎng)看看吧。
感情用事,疏于防范
幫助有困難的人,這是我國的優(yōu)良傳統(tǒng),是值得我們繼承和發(fā)揚的。但如果不假思索去“幫”一個不相識或相識不久的人,這是很危險的。然而遺憾的是,我們有不少老人就是憑著這種幼稚、不作分析的同情、憐憫之心,一遇上那些自稱走投無路急需幫助的“落難者”,往往就會被他們的花言巧語所蒙蔽,繼而“慷慨解囊”,自以為做了一件好事,殊不知已落入騙子設(shè)下的圈套。
有求于人,粗心大意
每個人免不了有求他人相助的事,但關(guān)鍵是要了解對方的人品和身份。有些同學在有求于人而有人愿“幫忙”時,往往是急不可待,完全放松了警惕,對于對方提出的要求,常常是惟命是從,很“積極自覺”地滿足對方的要求進而鑄成大錯。
貪小便宜,急功近利
貪心是受害者最大的心理缺點。很多詐騙分子之所以屢騙屢成,很大程度上也正是利用人們的這種不良心態(tài)。受害者往往是為詐騙分子開出的“好處”、“利益”所深深吸引,自以為可以用最小的代價,獲得最大的利益和好處,見“利”就上,趨之若鶩,對于詐騙分子的所作所為不加深思和分析,不作深入的調(diào)查研究,最后落得個“撿了芝麻,丟了西瓜”的可悲下場。
農(nóng)村人有的思想落后,加上騙子的招數(shù)多,防不勝防,老人多學習防騙知識,避免上當受騙。
責任編輯:慕丹萍